个人简介
任志刚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联合指导) | 博士后合作导师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 青年百人计划A类引进人才
📧 renzhigang@gdut.edu.cn | 🌐 Google Scholar [学术主页]
✍ 研究领域
智能系统优化与控制:
工业智能 | 具身智能机器人 | 工业大模型垂域应用 | 工业视觉检测
跨学科方法论:
数据驱动与知识融合建模 | 强化学习与不确定量化 |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 多智能体自主导航与控制
广东省离散制造知识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卓越青年团队骨干成员(排名2),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核心成员,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制造与无人系统的智能优化与控制、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视觉检测、工业大模型垂域应用等。课题组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检测与制造物联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等平台开展科研工作,隶属于自动化学院谢胜利教授团队(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
近年来,围绕复杂工业过程系统的智能优化与控制、机器人及无人系统、工业视觉检测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已发表SCI/EI检索论文80余篇,其中中科院二区及以上期刊论文40余篇,包括ESI高被引论文5篇、ESI热点论文3篇。科研成果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1项。此外,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2项(其中授权1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培养本科生/硕/博研究生30余人。
在科研项目方面,已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累计到账科研经费500余万元。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曾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项目)、企业横向等多个项目。同时,作为学术骨干参与“科技创新2030—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等多个重大项目。
一、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重点), 复杂非结构化环境约束下的移动机器人智能运动规划方法, 2024-09 至 2025-12, 在研, 主持;
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基于强化学习的注塑工艺过程参数智能优化决策方法研究, 2024-01-01 至 2026-12-31, 在研, 主持;
3) 广州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工业软件,基于5G定制网与边云协同的云化工业控制技术研究服务平台研发,2021-01 至 2025-12, 在研, 课题负责人(排名2);
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卓越青年团队,全场景多机器人融合导航与集群控制, 2023-01 至 2026-12, 在研, 骨干(排名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基于数据与知识融合驱动的注塑成型过程操作优化与控制研究, 2021-01-01 至 2024-12-31, 结题, 主持;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大数据科学中心项目(课题), 基于工业大数据的离散制造工艺过程优化方法,2019-01-01至 2023-12-31, 结题, 主持;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K-V分布的带电粒子束流最优匹配跟踪与镇定控制理论, 2018-01-01 至 2020-12-31, 结题, 主持;
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面向注塑成型过程制造的知识自动化与优化决策理论方法, 2019-10 至 2022-09, 结题, 主持;
9) 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重点), 面向智能制造的网络化控制与优化, 2019-01 至 2021-12, 结题, 主持;
10) 企业横向项目, 面向具体场景感知的人机混合智能控制, 2019-01 至 2019-12, 结题, 主持;
11) 国家科学技术部, 科技创新2030-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品质检验关键技术与系统, 2020-11 至 2023-10, 结题, 核心骨干;
12)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工业软件,基于知识自动化的工艺知识获取与软件化技术及应用,2020-09 至 2023-12, 结题, 课题负责人;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重点基金项目, 工业过程数据实时获取与知识自动化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2018-01-01 至 2021-12-31, 结题, 核心骨干;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重点基金项目, 面向智能制造的网络化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 2018-01-01 至 2021-12-31, 结题, 核心骨干;
二、代表性论文:
论文信息请查看谷歌个人学术主页。
三、代表性奖励|发明专利:
1) 物理受限的时空耦合动态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4/08 ( 科研奖励);
2) 河南省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厅, 2024/06 ( 科研奖励);
3) 北斗卫星信号快速捕获新方法及芯片设计,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发明 , 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9 ( 科研奖励);
4) 任志刚,郑文,朱彦科,冯子豪,万会龙,许勇.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制造过程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P]. 广东省: 2023113468485, 2023-10-18.
5) 任志刚,黄梓豪. 一种基于知识蒸馏的工业图像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P]. 广东省: 2023109581080, 2023-7-31.
6) 任志刚;黎树森;吴宗泽;王界兵. 一种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P]. 广东省: CN114185264B, 2023-09-19.
7) 任志刚;邓贤苏;吴宗泽;林江豪. 基于宽度学习的Mini-LED缺陷检测方法和系统[P]. 广东省: CN116030005A, 2023-04-28.
8) 任志刚;吴宗泽;谢胜利. 一种注塑填充过程的最优反馈控制方法和控制器[P].广东省: CN114137833B, 2023-04-25.
9) 任志刚;吴国燊;吴宗泽;谢胜利. 一种注塑机注射速度的优化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P].广东省: CN114311574B, 2022-10-18.
10) 任志刚;黎耀东;吴宗泽;谢胜利.一种复杂非线性间歇工业过程系统学习控制方法及系统[P].广东省: CN115061368A, 2022-09-16.
11) 任志刚;谢培祥;王亮;伍子豪;吴宗泽.一种面向注塑缺陷知识的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方法和系统[P].广东省: CN115033665A, 2022-09-09.
12) 任志刚;黄梓豪;吴宗泽;赖家伦;钟振志;周坤.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的图像复合缺陷的检测方法及系统[P].广东省: CN114820579A, 2022-07-29.
13) 任志刚;廖宁康;吴宗泽;王界兵. 注塑机料筒的温度PID控制器参数智能整定方法[P]. 广东省: CN113752506A, 2021-12-07.
14) 任志刚;徐佳鸿;吴宗泽;谢胜利.一种注塑机深度神经网络实时最优控制方法[P]. 广东省: CN112659498B, 2021-08-24.
15) 任志刚;肖海东;施凯悦. 一种工业产品外观缺陷语义分割方法及系统[P]. 申请号:2024111292647, 发明专利.
四、代表性软件著作:
13) 注塑过程参数优化与推荐系统, 2024-12, 中国,软件著作
12) 基于知识自动化的注塑品质预测方法及系统, 2024-11, 中国,软件著作
11) 注塑过程参数优化与推荐系统,2024-11, 中国,软件著作
10) 面向注塑工艺过程的故障诊断知识图谱系统,2022-06-10,中国,软件著作
9) 面向工业注塑产品的品质管理系统,2021-06-20,中国,软件著作
8) 注塑文本标注系统,2022-05,中国,软件著作
7) 基于注塑工艺知识图谱的故障分析与知识问答系统,2022-12,中国,软件著作
6) 工业产品外观缺陷大数据分布式管理平台,2022-04,中国,软件著作
5) 缺陷数据库分布式管理平台,2021-05,中国,软件著作
4) 手机玻璃面板缺陷智能标定系统,2021-04,中国,软件著作
3) 手机玻璃面板缺陷数据管理平台,2021-09,中国,软件著作
2) 玻璃面板缺陷检测系统,2021-09,中国,软件著作
1) 深度学习数据集增强系统,2021-11,中国,软件著作
欢迎具有自动化、计算机、物联网、工程和数学等学科背景的优秀学生加入本团队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欢迎本校二年级(含)以上同学进入实验室参与有关科研学术工作,或联系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
工作经历
[1] 2016.11-至今
广东工业大学
|
自动化学院
|
副教授
[2] 2019.1-2019.12
普渡大学
|
数学系
|
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
[1] 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视觉”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
[2]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适应动态规划与强化学习”专业委员会委员
-
[3]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检测与运动控制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
[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面上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其他联系方式
[1] 邮编: 510006
[3] 通讯/办公地址: 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工学2号馆408
[6] 邮箱: renzhigang@gdut.edu.cn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谢胜利教授团队(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